欢迎您访问衡阳智慧党建!

常宁市板桥镇:建强“三支队伍”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来源 常宁市委组织部
添加时间 2024-07-09

近年来,常宁市板桥镇紧紧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目标,坚持党委带头、上下齐心、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着力锻造村级干部、农村党员和乡贤能人三支队伍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建强村级干部队伍,打造对党忠诚、担当善为的“领头雁”

强督查。坚持每季度对全镇21个村(社区)党建工作进行逐一“问诊”,全面督查指导党员发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重点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对照各村党支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资料欠缺的情况逐村列出问题清单,要求各村(社区)对照问题清单逐条逐项开展“一村一措”问题整改,并将整改结果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以此督促各村(社区)干部在督查中学亮点、找差距、补短板,确保基层党建各项工作逐项落实落地。强本领。常态化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围绕“比组织功能晒党员担当、比村级队伍晒干事活力、比集体经济晒发展成效、比治理能力晒服务温度、比党建工作晒特色亮点”五个方面,组织2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实地参观、经验分享和提问交流等形式,比“干劲”、亮“答卷”、话“思路”、授“经验”,促进基层“头雁”队伍不断学习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农村致富新路径。强保障。积极鼓励村干部领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保障村级各类经费按时拨付到村,多渠道增加村干部收入,推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大村干部权益保障,切实关心村干部的生活待遇,及时为全镇100名在职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村干部养老保险,按时发放419名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让村干部既有甜头、又有盼头、更有奔头。

建强农村党员队伍,塑造贴近群众、服务基层的“排头兵”

从“严”要求,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严格按照发展党员“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方针,把和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矛盾纠纷调解等中心工作设为发展党员的“考场”,对农村中政治表现好、品行端正的优秀人才做到早发现、早关心、早育苗。坚持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规定,规范执行发展党员5个阶段25个步骤,明确各环节需要提供的材料名称及其撰写要求,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推陈出“新”,用好党员教育“新方式”。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通过“集中+自学、线上+线下、理论+观摩”的学习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依托中国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红星网(云)、衡阳智慧党建等平台持续发力,做到从“点上发力”到“面上开花”,多维度延伸党员教育的“触角”。真抓“实”干,细耕为民服务“责任田”。坚持以“主题党日”“党员积分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年度双述双评”为抓手,积极构建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围绕人居环境治理、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等重点工作,各村党支部因人而异打造人居环境治理岗、应急党员先锋岗、政策法规宣传岗、矛盾纠纷调处岗等多个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岗位,组织农村党员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建强乡贤能人队伍,锻造同频共振、干字当先的“栋梁材”

盘清家底,做足人才工作“基本功”。坚持“思想凝聚起来、力量组织起来、作用发挥起来”的工作思路,主动将乡贤工作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成立板桥镇《天南地北常宁人》信息调查核实工作领导小组,组织21个村(社区)对常宁籍在外党政、军事、科技、文化、经济等各界优秀知名人士进行摸排统计,鼓励他们当好家乡发展的宣传员、联络员、招商员,推动在外乡贤人才优势转化为本地乡村振兴发展优势。搭建平台,提升教育振兴“硬实力”。高度重视乡贤能人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通过积极搭建平台,引导乡贤能人在爱心帮扶、文化教育等领域积极作为。2022年6月,镇党委牵头成立板桥镇筑梦爱心助学协会,得到了板桥镇各界乡贤的积极响应、慷慨解囊。协会成立以来,共筹募470余万元爱心助学款,为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发展经济,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探索构建“乡贤+产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挖掘乡村本土“留守能人”,引导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兴产业、办企业,做到以产聚才、以产吸才、以产留才。近几年,镇域内越来越多的乡贤带着建设项目回到家乡,以各种方式投身乡村振兴战场 。结合板桥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打造了千亩尾参、千亩黄桃、千亩莲藕等种植基地,带动辐射了周边群众就业,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贤发力、群众受益”的乡贤助力乡村振兴之路。(文/肖琦)

浏览量:
  • 热点排行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