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屏山县工业园区内,恒丰丽雅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派繁忙,屏山县“纺织工匠”王洋洋正和同事们赶制订单。“2022年,我参加了屏山县首届‘纺织工匠’技能大赛,成功入选了工匠名单,政府给了我一次性奖励5000元,公司也增加了我的岗位津贴,让我更加坚信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创造出精彩的人生。”谈到如今的工作和生活,25岁的王洋洋眉开眼笑。
在屏山经开区,还有5000余名和王洋洋一样的技能人才扎根生产一线。近年来,屏山县聚焦纺织、新材料、动力电池等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屏山工匠”培育行动,构建起技能人才引进、培育、激励全链条,摆脱了技能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结构不合理”的困境。
靶向出击,精准施策引人才
聚焦重点产业企业技能人才供给调整,屏山县通过企业问卷调查、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大数据比对等形式,开展全县企业急需紧缺专业技能人才调研,定期发布屏山产业人才需求榜。
采用科技创新券、“揭榜挂帅”“人才+项目”等方式,对全县纺织、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企业引进的技能人才给予4-25万元一次性安家补助和400-2000元每月创新创业补助,进一步健全保障企业引才政策体系,有效缓解企业引才难的问题。
截至目前,已兑现各类人才政策资金85.36万元,帮助企业协调融资贷款5亿元,实现企业新增技能人才6400余人,带动1万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屏山县纺织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张同华(左一)开展新产品研发论证。何明春 摄
产教融合,精选实训育人才
东西部协作联合培养县职校技能人才。彭沁泉 摄
致力于打造基础型、创新型技能人才梯队,屏山县积极探索“定制培育”模式,建立容纳师生5000人以上的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中心,通过项目合作、技术交流等途径,促成园区企业与东华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16项校企合作关系,共建高校大学生就业基地26个,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开展县级技能等级鉴定。
根据企业生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人才需求,实施“一企一业”技能提升计划,开设纺纱学、纤维材料学等专业实训课程19个;借力浙江省嘉兴市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优势,大力实施“蓝鹰工程”,每年组织不少于500名技能人才到嘉兴市14家重点企业进行岗前实操培训,待成为岗位熟手后引回来服务,东西联合订单式精准培养蓝领技能人才。
截至目前,已开展县级专业技能考核鉴定2502人,合格2139人,合格率为85.5%;县职校每年为县内企业定向培育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全县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结构进一步优化。
创新评价,优化环境励人才
突出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屏山县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综合运用能力素质测评、技能操作考核多种方式,细分纺织、动力电池、新材料、制茶等10余项技能大赛,评选“屏山工匠”“屏山技术能手”,对获评的技能人才给予1000元到5000元一次性奖励,以及每月200元到300元技能补助。
对新取得中、高级技能证书的,给予1到3万元的奖励补助,给予企业“老带新”补贴、稳岗奖励、交通补助等政策支持,引导企业逐步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同时,一体化打造涵盖企业服务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公寓多种功能的企业服务综合体,建立县级领导、经开区干部和服务专员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及时解决技能人才关注的住房、教育、出行等现实需要。
2022年以来,已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问题175个,兑现稳岗资金63.67万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269.07万元,惠及106家企业5075名技能人才,企业人才流失率逐年下降。(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委组织部)
屏山“纺织工匠”王洋洋(中)与技术人员分享纺纱操作技术。何明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