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衡阳智慧党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引领 >

甘做群众孺子牛 真情滋润贫困心

来源:市驻村办 发布时间:2021-03-18 
打印 字体:

马杜桥乡位于衡阳市唯一的省级贫困县——祁东县的偏远山区,下辖6个行政村均属省级贫困村,山多地少,户籍人口14870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103户3752人,贫困综合发生率达25%。2018年5月,我主动向单位请战,被派驻马杜桥乡石门山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2019年底全村剩余4户8人全面脱贫后,2020年4月我又请战到马杜桥乡乐园村担任工作队队长。驻村三年,我始终牢记职责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担当,带领两个贫困村脱贫奔小康。

村里来了个“邓书记”

刚驻村的时侯,由于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不了解农村,我吃住在村部,与村干部同工作,与群众为邻,从走村入户开始,第一个月内就走遍了村里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党员户和村民小组,并给每个入户的群众家里发了一张工作联系卡,留下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没多久,村民间就传开了,我们村里来了个市里的“邓书记”。从那以后,我俯下身子访贫入户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了解村情民意、理清工作思路,用真情换真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真正扎下根,成为石门山村的一份子。

2018年, 92岁老人王召谷的儿子王仲民因病去世,老人家受不了老年丧子的沉重打击,整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得知这一消息后,我第一时间赶到他的身旁,老人颤抖地对我说:“我以后怎么办啊?!”我耐心做好安抚的同时,并坚定地告诉他:“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把仲民的丧事安排好,把你的生活照顾好。”我随即组织村“两委”干部一起帮忙做好王仲民的安葬事宜,并为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还轮流陪伴在老人身边,帮助老人渡过人生最困难的时光。

83岁的贫困户肖端生与智力障碍的儿子肖永保相依为命,平时生活难以自理,2019年肖端生病重期间,我安排人员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在老人家弥留之际,帮他准备后事,为他洗澡,让他能够干净、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把村民当亲人、把驻地当故乡、用真情回应群众”,这是我对群众许下的承诺,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用责任诠释初心、用行动践行诺言,也赢得了村民的“点赞”。

我还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带货”,发动单位食堂、干部职工、亲朋好友采取“以购代捐”的方式,帮助贫困户销售土鸡、鸡蛋、茶叶、红薯粉、青菜等农副产品。仅2019年1月一次,就帮助贫困户刘洪桥、付学民销售土鸡160余只,帮助创收1.3万余元。

夯实党建基础强“引擎”

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狠抓党建促脱贫。我坚持推动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制度,组织开展第一书记讲党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力抓好全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多次邀请单位机关党总支的同志到村里进行现场指导,组织村“两委”部分同志到单位参观学习,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改进工作方法。联合村“两委”、协调后盾单位深入开展“五联五促”、“三回三看三落实”活动,通过开展“爱心衣物”捐赠、衡阳群众志愿服务等活动、召开“乐园村集体经济发展”座谈会,推动我们单位干部职工深入贫困户、五保户、困难群众家里开展“六个一”走访慰问,拉家常、共劳动,密切了党群关系,增进了干群感情。

三年来,我驻点的石门山村共发展了4名党员和5名入党积极分子,为村级组织储备了后备力量。同时我们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开展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努力选好配强年富力强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2018年,石门山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祁东县脱贫摘帽优秀村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石门山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祁东县脱贫攻坚优秀党支部”,党支部“五化”建设被县委评定为“五星党支部”。2020年,乐园村党支部“五化”建设星级创建中被祁东县委评定为“五星党支部”。

精准帮扶解民困

为让贫困户实现如期脱贫,我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存在的困难,为他们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同村“两委”反复讨论研究,因户因人,制定详细的脱贫帮扶措施,并充分发挥后盾单位帮扶作用。确保了2018年度6户22人、2019年度4户8人、2020年5户18人顺利高质量脱贫,石门山村98户337人贫困户提前一年全部脱贫,乐园村77户272人贫困户如期脱贫,做到了“脱贫路上不落一户,小康路上不少一人”。

此外,我带领队员、联合村“两委”对帮扶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再识别、再复核,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乐园村特困人员刘田任所居住的房屋由于没有封顶,房屋渗漏十分严重,自己用塑料遮盖在床顶上,室内堆满各种杂物,阴暗潮湿,散发出一股刺鼻的气味,居住环境非常差,看到这种情形我当时特别心酸。回村后,我马上同村“两委”共同商议,把他们家的情况上报乡党委政府,为他争取到农村危房改造指标,改善他家的住房条件。如今,刘田任早已搬进新居,家里整体面貌也焕然一新。旁边的村民对我说:“刘田任坐了五年的水牢,现在终于解救出来了”。2018年10月,快下班的时候,我发现贫困户赵小叶的残疾人二项补贴没有到位,我马上赶到乡民政办查询原因,晚上10点多钟,借着手机手电筒那微弱的灯光,我一个人摸摩着找到赵小叶家,帮助他准备好相关资料,为其申请落实相关政策。

2020年申报成立扶贫车间3个、爱心企业1个,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53人;新增公益性岗位4个,安置劳动力就业11人;为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现贫困劳动力县外务工77人、县内务工23人,努力克服了疫情影响,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稳定增长。

创收致富奔小康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我带领村干部蹚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路子。紧密结合乡党委政府“一点四线五大产业”整体规划,与村两委共同研究,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多次到各个景点进行实地论证,经相关部门的科学规划后,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完成了石门山村滴水龙潭、石门三叠、仙女洗澡、三阳山自然风光带的前期开发。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高峰茶场招商引资工作,多方奔走协调,多次召开座谈会研究茶场发展,积极争取茶叶发展配套资金,努力将高峰茶场这一优势资源发展成为拳头产业,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带动广大村民共同致富。

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主导发展种养殖业。三年来共种植油茶880亩,新建有机肥加工厂1座;鼓励村民发展黑山羊、黄牛养殖项目,引导贫困户刘四清、汪士林等人成立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养殖的黑山羊有300多只,年收入达12万元。在乐园村,引进正大集团与祁东县大河岭龙园专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村内发展良种鸡养殖,年产约15万羽。

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村经济发展、影响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难点,也是贫困群众叩开小康之门的“拦路虎”,更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2018年以来,先后完成了石门山村新修Y96乡道(清水池至汪家台)、太平庵安置点道路3460米,加宽高峰茶场道路1750米,新建桥梁1座、改造加宽桥梁2座,车壁塘江堤坝护砌2100米,完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场地硬化及附属配套设施,修缮呆鹰岭、茶叶基地水塘3座,完善安全饮水工程3处,新建文化广场1座,在村民集中居住区域及公路沿线安装路灯135盏,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新建公共厕所2座,购置果皮箱50只,共争取扶贫资金295万元,使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年的驻村帮扶让村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越来越好,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一个个曾经是紧锁的眉头,如今露出幸福的笑脸。也许这就是我这么多年驻村帮扶工作辛勤付出的全部价值和意义所在。(衡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驻祁东县马杜桥乡乐园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邓光辉)

浏览量:
  • 热点排行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