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到田间,从理论到实践,衡东县2024届的8名选调生以初心为笔、以实干为墨,在一年的基层历练中,沉下身、扎下根,奋战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应急处突、民生服务第一线,用一个个接地气、解民忧的实际行动,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生力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试用期答卷。
田间解困暖民心,初心在泥土“扎深根”
石滩乡新建村党总支书记助理陈志伟的一次走访,让进宝村老人陈诗礼的“插秧难”问题得到解决。得知老人身体不好、家里缺乏劳动力无法按时插秧后,陈志伟第一时间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志愿插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带领志愿者一起走入田间地头,弯腰躬身帮老人完成插秧。“多亏了小陈,我这田才有指望!”老人的夸赞,成为他践行“为民初心”的生动注脚。
开展“志愿插秧”活动
文化传承留乡愁,打造特色“聚人气”
如何让乡村留住“乡愁”?霞流镇李花村党总支书记助理赵彪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走访村民收集犁耙、蓑衣、石磨等63件老物件,牵头建成“农耕记忆馆”;深入挖掘二十四节气口诀、农时谚语等传统文化并编撰成册,还恢复“开犁节”“打谷祭”等传统仪式,以文化传承激活乡村魅力,为农旅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农耕记忆馆农具展示
火场逆行显担当,守护群众“安全感”
“我年轻,我先上!”这是荣桓镇南湾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易斌斌面对森林火灾时的坚定表态。过去的一年内,他先后5次主动请缨参与应急救火,面对熊熊烈火毫不退缩,与队员们并肩作战、坚守一线,用血肉之躯筑起安全防线,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彰显了选调生的责任与担当。
校镇联动破难题,科技为产业“添活力”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三樟镇礼厚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向敏,聚焦当地特色产业三樟黄贡椒发展需求,主动架起“校镇合作桥”。她对接母校湖南农业大学,邀请专家团队实地指导,帮助黄贡椒加工企业破解技术瓶颈,让传统特产借助科技力量焕发新生,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此外,其他选调生也各有建树:甘溪镇中心村党总支书记助理丁琦打造镇级视频号“甘溪印象”,制作政策解读短视频,播放量破10万,让政务宣传“声”入人心;蓬源镇长冲村党总支书记助理裴霜积极撰稿,2篇通讯获央级媒体刊发,有效传播了衡东故事;杨林镇杨林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刘丹用脚步丈量民情,迅速实现从“校门”到“农门”的角色转变;草市镇福塘村党总支书记助理罗嘉成功策划民俗活动与演讲比赛,获多级媒体报道,为乡村凝聚了文化活力。
谈及一年来的成长收获,选调生们由衷感慨:“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在田间地头的摸爬滚打中,在走村入户的嘘寒问暖里,他们褪去了“书生气”,沾上了“泥土香”,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锤炼了作风、增长了才干。
这份快速成长的背后,离不开衡东县构建的“重关爱、精培育、严管理、活使用”全周期培养机制。通过系统化培养、精准化赋能、常态化关怀和科学化使用,衡东县为选调生量身打造成长“快车道”,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试用期,逐步从“新手”成长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如今,他们正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各自岗位,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一线勇挑重担、展现作为。展望未来,这群青年干部将继续扎根衡东热土,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基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