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元帅是一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其言传身教的家风成为党员干部修身齐家的典范。近日,衡阳市发改委机关党委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罗荣桓元帅家风故事,引导全体发改委干部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恪守为民之本,锤炼担当之能,以践行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严以治家,以纪律意识守牢政策底线
罗荣桓元帅始终秉持“严是爱、松是害”的教育理念,对子女要求格外严格。他深知高级干部子女易滋生优越感,常以“生活上低标准,思想上严要求”为准则,通过日常点滴教导子女摒弃特权思想。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发改委担负“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研判经济运行趋势”重要职责。正因如此,发改委干部在制定政策、审批项目、调控资源等工作中,更需以严格家风破除“权力特殊化”思想。党员干部若纵容子女凭借家庭背景享受特殊待遇,不仅破坏社会公平,更会损害党的形象。新时代发改委干部必须坚决杜绝利用审批、监管等职权为家属亲友谋利,严禁在工程项目、资源分配等领域搞特殊化,自觉维护制度权威,以实际行动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以铁一般的纪律维护国家宏观调控的权威性,保障市场秩序的公平公正。
二、不忘初心,以为民情怀落实发展使命
“不能忘本”是罗荣桓元帅对子女最常强调的家训。对发改委干部而言,这个“本”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职责初心。从脱贫攻坚中产业扶持政策的精准落地,到抗疫期间民生商品价格的稳定调控,发改委干部要始终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工作导向,将‘为民谋发展’融入未来政策制定全过程。新时代下,面对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等问题时,发改委干部需以“民之所盼”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践行初心使命,真正将“权为民所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让发展成果切实惠及群众。
三、持之以恒,以担当品格破解发展难题
罗荣桓元帅常以“不患不成,而患不坚持耳”勉励子女,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与发改委“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的工作要求一脉相承。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者,发改委干部在面对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产业结构优化、绿色低碳发展等系统性挑战时,更需以“坚持”为钥,破解发展难题。当前,衡阳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立足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推进政策落地;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面对利益格局调整的挑战,更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家风中的‘坚持’品格转化为落实国家战略的行动力,以持之以恒的实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勤俭齐家,以家风建设筑牢廉政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对亲属子女多教育、多约束,坚决杜绝“亲情腐败”。这一重要要求,是全体发改委干部廉政建设的行动指南,更是防范风险的重要遵循。发改委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每一项职责都承载着重要权力与责任,稍有不慎,权力就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而严格的家风家训,正是抵御腐败侵蚀的重要防线,助力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坚守底线、行稳致远。无数案例表明,有些干部在严峻的斗争考验中坚守信仰、无惧生死,却在“亲情关”的围猎中逐渐迷失,最终陷入腐败泥潭。这警示着发改委干部,必须以“严”字当头管好亲属子女,引导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价值观,方能以家风建设的“小切口”,构筑起党风政风建设的“坚固堡垒”;以家风清正的“廉洁根基”,筑牢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稳固底盘”。
新时代发改委干部当以罗荣桓家风为镜,将‘严、廉、实’的精神融入宏观经济管理、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践中,在服务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扛牢使命,让红色家风成为发改事业行稳致远的精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