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衡阳智慧党建!

衡阳高新区:打造“群雁齐飞”人才梯队

来源 高新区
添加时间

近年来,衡阳高新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紧抓人才“第一资源”,坚持招才引智聚才、改革创新育才、优化环境用才,全力打造“人才洼地”,持续推进新时代“人才雁阵”行动计划落实落地,奋力走在全市人才工作最前列,形成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育及项目落地的“衡阳高新模式”。园区累计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2个、引进关联企业14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引进省“5个100”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21位,市校企三方合作引进博士生75名,打造了“群雁齐飞”的园区人才梯队。

一、坚持党管人才,完善体制机制

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凝聚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打造人才工作格局。为进一步凸显人才工作力度,高规格成立高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做好强人才发展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园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工作局牵头抓总、科技创新与人才服务局抓落实、其他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强化政治引领吸纳。激励引导园区广大青年人才高举团旗坚定不移跟党走,向党组织靠拢,践行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实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园区党工委班子领导每年定期带队看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代表、企业工程师和基层人才,送上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

建设干部人才队伍。贯彻落实我市在全国首创的探索建立干部人才成长“长回路”机制的重要举措,积极配合开展衡阳“人才雁阵”行动——“万雁入乡”计划的具体行动。高新区共接收4名市委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并从园区各机关选派2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街道社区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或组织振兴指导员,锻炼干部基层工作能力。

二、创新引才模式,搭建发展平台

在衡阳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中率先探索、先试先行,搭建产学研平台,引进高校团队在衡孵化企业,加快前沿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努力打造高校服务社会、地方助推高校发展的典范。

深入校地合作引才,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春熹教授团队,建设打造北航衡阳产学研中心,获评衡阳市第一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该人才团队的“新一代光子晶体光纤陀螺项目”获批“湖南省2022年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产值累计突破1亿元,正推进第三代低成本光纤陀螺产业落地,将形成年产10万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光纤陀螺生产能力,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引进上海交通大学刘河洲教授团队,建设打造上海交大衡阳材料与装备创新中心,引进的高频柔性材料项目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支持,揭榜“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预计2022年开始批量销售,年产值4000万元。与南华大学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建设打造“南华衡山科创园”,推动园区企业和本地高等院校在人才引育、技术攻关等方面需求精准对接,开启了衡阳本地校地、校企合作的联动发展新格局,将吸引更多本地人才留在衡阳创新创业。南华大学、长沙学院、湖南工学院、邵阳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校领导先后到园区考察调研、访企拓岗,促进应届毕业生在衡就业发展。今年以来,湘南湘西高新软件园与南华大学、技师学院合作开展人才实训1000余人次;开发科研助理岗位313个,聘任应届高校毕业生590人,超额完成任务数290名,完成率位居全省第1。

运用“UP”模式引才,加快产业集聚发展。运用“UP”模式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团队领头人到衡阳高校挂职,推动院校科研发展和人才培育,同时人才团队将产业落户园区做大做强,吸引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其中,酷哇机器人何弢团队落地以来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500万元,与南华大学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将促进衡阳人工智能产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合作研发的智能化垃圾分类设备已经进行中试,智能网联云平台开始实际应用测试调验,西湖一村智慧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完成并成功通过验收,石鼓区垃圾分类和智慧环卫一体化项目正在推进中。蘑菇车联朱磊团队在衡阳建立研发中心导入智能驾驶产业,车辆智能运营中心建成运营,投入车辆包括自动驾驶小巴+自动驾驶车辆Robotaxi+自动环卫清扫车等特种车辆共计近100辆,项目预计5年内总营收超过20亿元,实现创税5000万元以上,将推动衡阳“智慧交通”建设迈入新起点。

三、提质人才服务,优化双创环境

持续提升服务能级,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环境,发掘人才、培养人才,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聚焦环境优化。全面营造宜居宜业园区环境,围绕“通用功能、高雅风格、创新氛围、学者气息”,精心锻造“科创者的城,企业家的家”。打造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对常住衡阳和不定期来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实行生活起居、工作开展等“一对一”服务,努力使高层次人才在工作上“顺心”、生活上“舒心”。落实人才补贴、住房安居、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优待政策,已建成7万㎡人才公寓,正规划建设1.8万㎡高层次专家联排别墅公寓。建立了“1+32”政策体系,涵盖“高中低”各层次,贯穿“引育用”全链条,涉及“产学研”各领域。

聚焦氛围营造。通过科技竞赛平台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厚植双创土壤,聚集、整合各种“双创”资源,引导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创新创业,连续四年举办全市创新创业大赛,“高新杯”已成为双创大赛的响亮名片,组建创业导师团队80余人,长期举办创业沙龙等科创活动。今年成功举办2022年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园区企业华灏新材料获全省小微组第一名;举办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衡阳高新区选拔赛,晋级全国总决赛1项;组织16家园区企业参加衡阳市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园区企业大井医疗和率为科技分获小微组和成长组第一名,切实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聚焦服务提质。建设重点产业企业高端人才激励机制,按年度实缴税进行奖补,出台《衡阳高新区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支持企业人才发展,开展“杰出企业家”“园区工匠”等评选工作,并予以资金奖励。创业服务中心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人才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8个产业园区与市律师协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为人才提供优质免费法律服务。积极推进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工作,首期设立4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已放贷108笔2.67亿元,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浏览量:
  • 热点排行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