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衡阳智慧党建!

祁东县步云桥镇党委书记周智勇:突出“四治促四强” 提质基层党组织整体能力

来源 祁东县委组织部
添加时间

    步云桥镇是祁东县地域面积最大、行政村最多、农业人口最多的乡镇,全镇总面积149.5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76862人,曾一度被称为祁东县西部“小香港”,社情民意较为复杂。近年来,步云桥镇党委大力实施“四治促四强”党建工程,提质基层党组织整体能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治软强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一是优化领导包联机制。镇党委调整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党建工作“一岗双责”制,由党员班子成员分片联系指导基层党组织,全镇成立4个党建工作责任片、8个党建工作责任区、26个党建工作责任点,选派10名党建指导员包村指导党建工作。二是健全责任考评机制。在全镇健全“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机制,明确各党组织书记为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按照“年初定责、全年督导、每月调度、季度点评、年底结账”的原则,实行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主体责任追究,并将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将党政领导、包村干部、党建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与支部书记形成捆绑责任,形成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合力。三是强化制度约束机制。镇党委制定出台了《步云桥镇公职人员“十要十不准”行为规范》和《步云桥镇二十六条管理制度》,完善并运用26个村规民约,开展“清廉村居”创建工作,从镇到村全面完善“三重一大”制度和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坚持以监督执纪严肃纪律、形成震慑,支持镇纪委执纪监督问责,2021年镇纪委共办理案件25起,其中开除党籍处分4人,留党察看两年处分1人,留党察看一年处分2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5人,党内警告处分2人,诫勉谈话5人,提醒谈话3人。

二、突出治弱强组织,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一是配强“主心骨”。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配政治强、业绩好、作风正带头人队伍,对全镇26个村(社区)中的15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且圆满实现组织意图,所有村(社区)全部实现完成“一肩挑”,没有上交一起信访矛盾,打破了步云桥镇历来换届非常复杂的说法。通过村“两委”换届共选举产生村“两委”干部139名,村班子平均年龄相比上届下降了8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相比上届有所增加。二是夯实“主阵地”。稳步推进基层保障大投入,先后完成25个村(社区)服务平台的新建。大力开展红祁岗哨创建工作,建立“党建+网格+岗哨”工作模式,将平安综治、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各类网格“多网合一”,实现资源整合。在全镇构建“镇党委—村(社区)党(总)部—村(居)民小组(小区)—屋场(楼栋)”为主体的四级基层党组织构架,全镇共设立二级网格26个,三级网格143个,四级网格763个,配备各级网格长933名,网格员649名。以网格为单元设立岗哨,开展“入户问需”,实行吹哨应哨。截止目前为止,通过红祁岗哨吹哨解决申办低保69户103人,解决农村特困人员5人,城市特困1人,共计发放救助资金125人37400元,完成群众反映强烈的新和路口、派出所路口修缮硬化等民生实事13件。三是激活“主动性”。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及村“两委”干部的培养和教育,2021年共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等集中培训8次、以会代训21次,进一步增强村“两委”干部的整体素养,提升工作的整体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三、突出治穷强经济,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力。一是强化科学规划扶智。深入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清零”攻坚行动,镇党委结合实际出台《步云桥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制定相应奖罚政策。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向各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外出考察和实践锻炼,培养一批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要求各村(社区)在深入调研本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径,“一村一策”制定方案。二是强化统筹项目扶资。项目储备优先储备村集体经济项目,项目安排优先安排村集体经济项目,统筹涉农扶贫项目、乡村振兴项目等各类项目资金和后盾单位帮扶资金,集中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全镇各村(社区)通过争取乡村振兴项目等项目资金和利用后盾单位帮扶资金,目前已实施集体经济产业项目29个,计划实施集体经济产业项目8个。三是强化盘活资源扶业。鼓励各村(社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动员各村民小组对村组集体所有资产和空闲资源进行集中清理登记,挖掘盘活闲置或使用低效的场地和设备,提高村组集体资产的利用率。通过招租发包、入股经营、自主发展等方式,利用集体资产资源发展集体经济产业,发挥集体资产资源的最大效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乔木堂村流转土地140亩建设青桃基地和高密度养鱼基地,2022年投入优质鱼苗10多万尾,既为100余村民解决了家门口就业问题,年内又可为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

四、突出治乱强治理,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力。一是党组织主导抓治理。大力实施整建提质专项行动,扛牢党委主体责任,聚焦涉诈涉毒、非法宗教蔓延、黑恶势力影响等方面问题,全面开展“村情体检”,摸排各类问题,列出重点村(社区)、重点户,因村施策制定整改方案,派出第一书记和后盾进行驻村整顿。二是部门联动抓治理。针对整建提质工作涉及基层治理方方面面,明确社会治安和应急管理办、派出所、党建办、司法所、社会事务办、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和工作责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跨部门、跨领域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交办相关成员单位的具体整治任务,把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的“九龙治水”变为一体领导、纵横贯通的“治理共同体”。三是创新模式抓治理。探索“屋场+党员中心户”工作模式。在全镇建立106个屋场党小组,按照“以点带面、连线成面、点面结合”的思路,依托屋场党小组建立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具体模式为在每个屋场党小组设立若干名党员中心户,每名党员中心户联系若干名骨干党员,每名骨干党员联系若干户群众,从而建立以“党员中心户为核心、骨干党员为延伸”的辐射型党组织,实现服务前移、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真正做到“人在屋场走,事在屋场办”,民事共同议,事定马上办,好坏大家评。探索“党支部+族长+乡贤+能人”工作模式。首先在镇级成功建立并运行由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退休老同志组织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将这一成功模式复制到各村(社区),积极引导各村(社区)在外经商人士、退居二线的党员干部等愿意为家乡发展献策出力的贤才志士吸引和凝聚到支持家乡建设中来,充分发挥乡贤队伍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成立“党支部+族长+乡贤+能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不断健全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及时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各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运行以来,全镇矛盾纠纷越级上访的较往年大幅下降。

浏览量:
  • 热点排行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