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衡阳智慧党建!

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来源 衡阳日报
添加时间

永葆初心,为民造福,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归宿和落脚点。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砥砺初心,担当使命,关键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幸福,为群众办实事。

一、为人民服务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必须强化理论武装,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站在一百年新的起点上,为人民服务保持一颗怎样的初心,为什么再出发?这些问题,对于一个有着百年光荣历史的执政党来说,是一个极其重大、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政治问题。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是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最本质的区别。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为人民服务已成为共产党人最根本、最鲜明、最重要的政治理想、政治抱负、政治标签。

党的十八大以来,旗帜鲜明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进一步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刻地揭示和阐述我们这个执政党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只有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搞清楚、弄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永葆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和政治立场、政治本色。

二、为人民服务是一个感情问题。必须端正根本态度,从感情上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带着真情实感为群众做工作

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否对群众有感情,取决每名共产党员的根本态度。只有根本态度端正了,干部党员才有责任担当,才能投入感情做事。真心把群众的事当成家里的事,家人的事,站在群众的立场想办法,出点子,真心帮、真诚带、真正干。

在全国脱贫攻坚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深情地讲述了黄文秀、黄诗燕等共产党员献身脱贫攻坚事业的事迹。这些和平年代的党员干部,为了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温饱、脱贫致富,以对亲人、爱家人般的深情,扎根扶贫一线,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这些扶贫工作队员,体现了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为了人民可以付出一切的真情实意。

三、为人民服务是一个作风问题。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以良好的作风服务于人民

百年来,我们党在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各个时期,创立和形成一整套具有共产党特色的作风。这些优良作风,是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具体表现,也是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在新时代,发扬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是实践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重要的作风保证。

发扬优良作风,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坚持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当前,重点要发扬调查研究的作风,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搞清楚,把群众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搞准确,把解决矛盾问题的办法措施搞具体,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四、为人民服务是一个能力问题。必须大兴学习之风,立足岗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格局、新领域很多,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不少。在办事干事过程中,有的同志或不懂实情、不懂门道,或缺乏知识、缺乏本领,导致出现了“本领恐慌”。

克服“本领恐慌”,唯一的出路在学习,知识存在于书本之中,也存在于实践之中。党员干部要立足岗位、立足实践、立足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处置问题的能力。自觉“不能则学,不知则问”,学习锻炼回归“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本质,变知识学习为本领学习,提高办实事、抓落实的能力。

五、为人民服务是一个长远问题。必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持久见效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情。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大有小,有急有缓,有的需要啃骨头、打硬仗,不是一事一次解决,绝非一日一时之功,须紧抓不放、持久用力才能见效。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困难和问题,既要立说立行、立行立改,打好攻坚战,也打持久战。既关注眼前当下的事,更注重持续长远的事,需要发挥钉钉子的精神。对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更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为人民服务是一个长远的历史性的任务,也是一个终身的课题。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对于那些打基础、管长远的实事,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做到不见成效不停步,不除穷根不撒手,不入小康不收兵。让为群众办实事的成果成效,经受住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阳日报社副社长   周卫国)

浏览量:
  • 热点排行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