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衡阳智慧党建!

长征中的衡阳人之李忠:腊子口战役身受重伤, 过草地患伤寒险丧命

来源 衡阳党史馆
添加时间

\

◆ 1917年 生于四川省巴中县

◆ 1933年 自愿加入工农红军,1934年入党

◆1933年至1935年 红四方面军战士

◆ 1935年至1938年 中央警卫团骑兵连警卫员

◆1938年至1948年 参加北上抗日,后抗日战争结束后从事军需供应工作

◆1949年至1951年 铁道运输司令部(设衡阳)党委书记

◆1952年至1967年 先后担任衡阳县兵役局副政委、政委、衡阳县人民武装部政委

◆1968年至1983年 衡阳警备区工作直至离休

◆2011年 逝世

出身于贫苦农家的李忠,15岁加入工农红军参加革命。他在长征腊子口战役中奋勇杀敌,身中子弹,受伤严重,过草地时又不幸患上伤寒,在战友帮助下死里逃生。他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担任过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外围警卫员;他经历过一百多次战争,荣获过多枚勋章和奖章。建国后,他长期在军队工作,曾担任衡阳县兵役局副政委、政委、衡阳县人民武装部政委等职,后病逝于广州。他是衡阳人心中的骄傲。

\

▲上世纪九十年代李忠旧照

★千辛万苦爬雪山,险些昏倒丧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17年,李忠出生在四川省巴中县,家中有6姊妹,他排行老六。李忠在这个贫苦的家庭中成长,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1933年,看到红军带领乡亲打土豪分田地,就与四哥毅然加入了工农红军。那一年,他年仅16岁。

加入工农红军后,他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一名战士,1934年10月与战友们开始了长征。1935年,在红军过草地时又被调入中央警卫团骑兵连担任骑兵班的班长。有一次,李忠和战友们走到夹金山下,那个地方极度缺水,他们一连跑了六七十里路,干渴难忍。这时,连长要派人去十多里外给上级送信,李忠抢着去完成任务。

李忠飞快地走了五六里路后,忽然看到一处石缝中流出一股清泉,于是冲过去扑在地上“咕噜咕噜”地喝了个够。这时他不渴了,但肚子饿得厉害。于是顺手从口袋里抓一把青稞面往嘴里送。当他抓起第二把炒面时,突然想起没有上级命令是不允许吃干粮的,于是,又把已抓在手里的炒面放进干粮袋,站起来加快脚步去完成送信任务。

爬雪山的时候,李忠与战友们手牵着手,或者是共同拉着一根绳子爬上去。在这种恶劣的极寒环境中步行,对于红军战士来说是严峻的考验。李忠目睹,一些战士爬山时体力不支,倒在路边,昏昏而睡,当其他战士去试图摇醒他们时,他们的身体僵硬,再也起不来了。爬到雪山中部时,李忠头昏眼花,腿几乎抬不起,是战友们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地爬到了山顶。下山的时候更要小心,弄不好就会不慎滑下山崖。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李忠慢慢地爬下了山。

★腊子口激烈一战 ,不幸中弹身负重伤★

红军长征腊子口战役中,李忠骑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一路追赶国民党逃兵。谁料,此时,他感觉臀部位置异常疼痛,瞬间头晕目眩,从马上跌落了下来。原来,是敌方发射的子弹打中了他的臀部,顿时,中弹处鲜血直流,战友们在枪弹的掩护下救走了李忠。

那时,红军的医疗条件极差,每天只能用盐水洗洗伤口。伤病员同样也要跟着部队天天行军。在这地广人稀的大山里,找不到一个老百姓,也找不到一匹小毛驴。身负重伤的他,只好在其他同志搀扶下一步一步向前移动。由于子弹没有被取出,行动相当困难。为了不拖累战友,李忠坚决地对扶着他的同志说:“你先走吧!让我慢慢走,能走时多走几步,不能走时休息一会儿,你还可以去帮助伤病更重的战友。”

开始李忠搀着棍子,尚能一蹦一跳地前进,可是慢慢体力不支,只好跟在部队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在坎坷泥泞的山路上,李忠硬是咬紧牙关爬了整整四五里路,直到后卫部队赶来时发现了他,将他从地上扶起来,背着他一同前进。在李忠的印象中,先后有几十位同志替换着背着他或扶架着他走出了死亡线,活着到了陕北。战友们在自己饥寒交迫、疲劳不堪的情况下,还吃力地扶着或背着自己前进的举动,让李忠热泪止不住地夺眶而出。李忠的儿子李明华回忆道:“留存在父亲身体的子弹,长征结束六年后才从体内取出,后身体每况愈下,属于甲等一级残疾。他饱受病痛折磨,终于盼来了革命的曙光!”

★历尽艰辛过草地,染上伤寒与死神擦肩而过★

过草地比爬雪山的危险性更大。没有树木,没有道路,到处是野草和黑色泥潭。草地上的气候变化无常,有时早上还看到太阳悬在天边,到了上午八九点钟,黑压压的乌云把太阳遮住了,不一会儿就刮起了大风,大雨瓢泼似地下,李忠和战友们全身都被雨淋得透湿,草地上不一会儿涨起水来,在深水中行走,冷得战士们牙齿直打颤。有时还下起冰雹来,碎石头一样的冰雹砸得战士们眼睛都睁不开。

草地上荒无人烟,完全找不到粮食。开始时,战士们还能吃点青稞面,到后来,就只能找些野菜草根填肚子。那个时候,虽然肚子饿得难受,但同志间的感情很好。官爱兵,兵爱官,找着的一点野菜,一些烂蘑菇都你让我,我让你,谁也舍不得吃。在李老的记叙中,有一段过草地途中的难忘的经历:在长征途中,供给部一个炊事员有次到野地去挖野草,偶然拾到一个胡萝卜,他把泥巴擦了擦很想吃,但他想起供给主任身体很弱有病,于是就带回送给了供给主任。可是供给主任想起师长一连几天连一顿野菜糊糊饭都没有吃饱过,就拿出送给了师长。师长又要通讯员把萝卜送给了师卫生队伤病员。伤病员知道这根萝卜的来历后,谁也不肯吃。这样,这根胡萝卜便留在卫生队成了长征路上一个珍贵的纪念品。

进入草地的第一天,天下着雨,晚上宿营时,很难找到一块干燥平坦的地方。李忠他们找了个草墩子,手握钢枪,背靠背地在上面坐了一夜。当走到草地与山的交界处,地上有些灌木枝,大家摸索着捡了些铺在地上,腿靠腿地坐在上面休息。早上醒来,却看见旁边摆了好几具红军战士的尸体,用一些灌木枝盖着,大伙惊得目瞪口呆,一定是先遣部队牺牲的战友。大家咬紧牙关走得更急,一些同志走着走着,就倒了下去,什么也来不及说,就再也没起来了。

这时,已经完全没有干粮了,树皮草根也很难吃到。皮带、皮鞋也都吃光了。路上敌人还常来追打红军战士,头顶还有敌机嗡嗡直叫。连日来的饥寒交迫,使李忠患上了伤寒,身体持续性高热,险些丧命。他咬紧牙关,在战友的搀扶下,终于走出了草地。离开草地,为了不连累战友,他执意独自爬行,沿路中发现有村庄,这样一路爬到一村民家,在村民家中找到了一口水缸,口渴难耐的他咕噜咕噜喝了个大半缸水。在村民的照顾下,他身体得以康复,凭着顽强意志,终于走完了长征路,胜利到达陕北。

★因身患重病,他未能见到毛主席而流下了热泪★

\

1935年至1938年,李忠给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当过外围警卫员。“父亲是一个恪守原则,忠于职守,有着鲜明个性的人,从他担任警卫员经历的一些事情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李明华回忆道,有一次,毛泽东主席在延安举行会议,李忠站在会议室门口值勤,此时,会议已在进行中,时任八路军第120师359旅的旅长王震匆匆地准备走进会议室开会。

李忠见他迟到,硬是不准他进会议室开会。王震见此状,好奇地问李忠:“你知道我是谁吗?”“我知道你是谁,但是开会不能迟到,这是主席下达的命令!”李忠坚决不让王震进去开会。“你这个小伙子,有点个性。”王震面带笑容,拍了拍他的肩膀。

在李忠的印象里,毛泽东主席喜欢闲时在延河边散步,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时常在主席散步时向他汇报工作。有一次,在延河边,彭德怀遇见了李忠牵着一匹膘壮的战马与他擦肩而过,于是半开玩笑对李忠说:“小伙子,我喜欢你这匹马,能跟你换换马吗?”李忠一脸严肃地说:“我跟这马有深厚感情了,舍不得啊!”“我跟你开个玩笑,没关系,你继续好好照顾它啊。”彭德怀微笑地说。

1968年,毛泽东主席想接见与他在长征途中同生共死的警卫员,李忠得知此消息后,想到延安与主席见上一面。可无奈长征途中受伤留下的后遗症和其它疾病,让他饱受病痛的折磨,而未能如愿。因为没能见上主席,李忠的眼泪刷刷直流。“没能去延安见主席,是我父亲一生最大的遗憾。”李明华感慨地说道。

★生活严谨朴素,经常教育子女切勿铺张浪费★

走进李明华家,客厅的墙壁上悬挂着李老晚年时与家人的合影,照片中的老人身着深灰色外套,驻着拐杖,饱经风霜的面容,平和而又威严的眼神,仿佛能让人从中读出他所经历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父亲原本姓郭,因抗日战争时期遭日寇袭击,迫不得己将名字改叫‘李忠’,取其名意为忠心报国。他为人正直、朴实,生活艰苦朴素,看不惯歪风邪气,只要谁做得不对无论对方职位高低,都敢顶撞。”已过花甲之年的李明华介绍,父亲与母亲育有4个儿女,2男2女。他排行老二,居住在电力新村,这里也曾是父亲晚年居住的地方之一。父亲从小教育子女切勿铺张浪费,生活一定要严谨。

李明华深有感触地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家里开始烧藕煤做饭,父亲只要一发现藕煤中还有没烧干净的部分,就把那部分煤用手捏出来,用一个箩筐装好,以便下次掺入新煤块中再作藕煤,避免浪费。李老在家与儿女们吃完饭后,一定会检查子女的饭碗,饭碗里只要留有饭粒剩菜,就会呵斥子女,要求儿女们不浪费饭菜。

有一次,李老的妻子田桂兰逛街为他买了一双拖鞋,回到家中,李老看见妻子给他买的拖鞋,发起了脾气:“家里有拖鞋,没要你买,你买什么!”说完,就把新买的拖鞋扔到了屋外。李老平时极为节俭,直到去世之前都是自己缝补衣服、鞋子。

晚年时,他经常与子女们讲起长征故事,说着爬雪山、过草地、腊子口激战、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他喜欢看新闻联播,下象棋,无时不刻地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直到他2011年4月10日因患胰腺癌逝于广州,享年94岁。

浏览量:
  • 热点排行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