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开展工农运动推进国民革命
(1923年6月-1927年7月)
第四章 中共衡阳地方组织的快速发展壮大
20世纪20年代中期,全国爆发了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这场革命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其运动规模之宏大,参与民众之广泛,影响作用之重大,历史意义之深远,失败教训之深刻,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前所未有。
1924年至1927年这场震撼全国的大革命运动,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加紧压迫中国人民所激起的强烈反抗斗争,是全国人民迅猛觉醒的共同的强烈愿望,是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国共联合的统一战线的科学斗争策略的具体体现,是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促进了国民革命新局面的迅速形成。后来由于国民党背叛革命,加之党内犯了右倾错误以及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势力还相当强大,导致国民革命的失败。
在这场大革命运动中,中共衡阳地方组织和英勇的衡阳人民积极投入各项斗争,迅速发展壮大了地方党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掀起了反帝反军阀斗争的高潮,积极参与支持北伐战争,为国民革命的胜利推进和高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 中共湘南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建立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确立国民革命是党在当前阶段的中心任务,主张把一切革命力量联合起来,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以其实现国民革命。在这次大会上,衡阳人朱少连被选举为由九人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委员之一。
朱少连系湖南衡阳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曾就读湖北铁路学校,毕业后到株萍铁路当火车司机、总司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成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并当选为副主任。同刘少奇、李立三一起组织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任副总指挥。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6年出席全国第三次劳动大会,担任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大革命失败后,积极准备武装起义,任湖南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在奔赴井冈山的途中失利后潜回家乡。1929年1月重返安源时被捕,英勇就义于江西萍乡。
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大革命高潮迅速形成。新的革命局面和斗争需要推动了中共衡阳地方组织的迅速发展壮大。
中共衡阳地方组织经过二年多的发展,逐步壮大起来,党的组织得到初步建立,党员人数也逐渐增多,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衡阳在湘南革命运动中的中心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中共湘区委对衡阳地方共产党组织的建设也越来越关注和重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也迫切需要加强对湘南革命的统一领导。
为了进一步推进已经点燃了的湘南革命烈火熊熊燃烧起来,1924年初,中共湘区委员会随即派戴晓云、贺恕回到衡阳,着手进行中共湘南地区执行委员会的筹建工作。
戴晓云、贺恕在长沙接受中共湘区委书记李维汉的派遣,来到衡阳。他们根据对湘南革命形势的判断,充分认识到建立湘南地区统一的党的领导机关已是势在必行。随即在衡阳开展筹建中共湘南地区执行委员会的工作。到衡阳后,戴晓云与贺恕、朱舜华夫妇对衡阳及湘南地区的革命形势及工作重点和在衡阳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着重点等方面作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并及时进行分工。戴晓云回衡山,贺恕、朱舜华夫妇回耒阳,分头开展宣传发动和筹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为建立湘南区委做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贺恕与夫人朱舜华回到耒阳后,就直接来到刘泰家里,将湘区委书记李维汉的指示及时向刘泰、陈芬、伍中豪等作了传达,并研究决定,由他们四人分头深入耒阳各地发展扩大党员队伍。
5月下旬?熏中共湘区执委书记李维汉亲自来到衡阳广泛了解衡阳各个党支部的工作情况。然后在潇湘女子职业中学召开党员骨干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李维汉、戴晓云、贺恕、刘泰、陈锡奎等人,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共湘南地方执行委员会?穴简称湘南地方执委?雪。湘南地方执委成员有戴述人、贺恕、刘泰、罗严等。戴述人任书记,刘泰、贺恕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
1926年7月,戴述人离开衡阳调省工作。省委指派郭亮代理湘南区委书记职务,郭亮后因其他工作变动而没有及时赴任。8月,省委又派陈佑魁接任中共湘南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共湘南地方执委改为湘南特别委员会?穴简称“湘南特委”?雪。毛泽东根据湖南客观实际,向中共中央提出“湘南特别运动以汝城为中心,举行秋收起义”的《湘南工作计划》。中共中央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并任命毛泽东、郭亮、夏曦、任卓宣组织湘南特委,毛泽东任书记。后来由于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共湘区委调整了全省秋收起义的计划,改为以长沙为中心的平江、浏阳、修水、铜官一带举行起义。因而毛泽东等人没有前往湘南任职。9月,陈佑魁与周鲁等人受命重组湘南特委,陈佑魁仍任书记,并兼任湘南24县游击队总指挥之职,统筹指挥湘南暴动。不久,湘南特委又根据省委指示改名为湘南特别行动委员会。
中共湘南地区执行委员会机关始设蒸湘中学,1926年8月迁廉溪祠,1927年“马日事变”后迁莲湖中学,不久再迁城郊接龙山。湘南起义之后,特委机关及湘南游击总指挥部从衡阳迁往郴州。
湘南地方执委隶属于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其活动范围为湘南24县和水口山等地。辖衡阳、耒阳、郴县、宜章、安仁五个县执委,嘉禾、汝城、桂阳、临武、道县五个特支,资兴、永兴、桂东三个支部。实际到任的湘南地方执委书记只有戴述人和陈佑魁。初期,湘南地方执委成员只有戴述人、贺恕、刘泰、罗严四人。1925年以后,贺恕、罗严离衡赴广州农讲所学习。此后有陈清河、吴立广、朱舜华?穴女,即张琼?雪、胡昌衡、吴兴汉、杜家俊、胡世俭、罗芬、田兴、黄人白、肖文、王球、罗楚材、吴先瑞、彭平之、李少三、黄庆云、龚际飞、陈芬、唐朝英、蒋啸青、夏明震、屈淼澄、罗子平、姜敬祥、胡兴昌、周鲁、李笙阶、刘寅生、傅昌表、向冀飞、周毓明?穴女?雪、夏明衡?穴女?雪、侯碧兰?穴女?雪、毛泽建?穴女?雪、邝玉英?穴女?雪、龙淑?穴女?雪、曾昭学?穴女,即曾志?雪、刘子直、韦汉、袁痴等人先后在中共湘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分别从事组织、宣传、工运、农运、青运、妇运、民运和秘书工作。
湘南地方执委成立后,先后派出大批干部分赴郴县、宜章、永兴、衡山、常宁、祁阳等县筹备建立党的组织,使湘南地区各县的党团组织建设及其活动得到迅速展开,由三师开始逐渐从衡阳扩展到湘南各县区。
衡阳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湘南地方执委的成立,使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逐渐扩大,有力地推动了衡阳的学运及工农群众运动的不断发展。正当大革命处于高潮之际,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发生一系列的反革命政变,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被血腥地镇压了。对此,中共中央在汉口举行八七会议。精神传到衡阳后,湘南特委书记陈佑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立即在各地组织“暴动队”,决定在衡阳附近各县开展“年关暴动”。并在以后逐步发展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七、八、九、十师等工农武装。由于敌强我弱,这些暴动和武装斗争虽给敌人以打击,但是都没有取得胜利。
此后,湘南特委由衡阳迁去郴州。1928年1月,湘南特委紧密配合支持朱德、陈毅率领辗转来到湘南的原南昌起义的一支部队举行了著名的湘南起义。朱德进驻耒阳后,领导耒阳人民开展建政建军,镇反分田斗争达46天之久。此后,大量农军及党员骨干随朱德、陈毅的部队上了井冈山,为井冈山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 中共衡阳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建立
中共湘南区委建立不久,鉴于衡阳地方共产党组织的发展情况和在湘南革命运动中所处的中心地位,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需要,1925年6月,决定建立中共衡阳地方执行委员会,以此加强和进一步推进衡阳国民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
中共衡阳地方执行委员会由湘南地方执委直接领导,其领导成员大多数由湘南地方执委的同志兼任,首任中共衡阳地方执委书记由湘南地方执委书记戴述人兼任。是时,地方执委班子成员还有在湘南地方执委班子中任职的陈清河、吴立广、贺恕、朱石君等人,分管组织、宣传、工运、农运和妇运工作。执委下辖车江特委和76个城乡党支部,盛期党员发展到1094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县级区域中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人数都是最多的几个县委之一。
1926年8月,陈佑魁来衡接任中共湘南地方执委书记之后,也同时兼任中共衡阳地方执委书记,湘南地方执委和衡阳地方执委的班子虽然没有完全分开,但是,陈佑魁对衡阳地方执委内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了充实调整。分设了组织、宣传、工运、农运、妇运、青运、交通等工作部门,对工作人员作了明确的分工。罗芬、田兴、罗严、周鲁、肖文负责宣传工作;朱石君、杜家俊、胡世俭、胡昌衡、吴兴汉负责组织工作;王球、刘泰、吴先瑞、唐朝英、陈芬负责工运工作;罗子平、夏明震、姜敬祥、胡兴昌负责农运工作;周鲁、向翼飞、刘寅生、傅昌表负责青运工作;夏明衡、侯碧兰、毛泽建、龙淑负责妇运工作;刘子直负责民运工作;执委秘书为韦汉和袁痴;交通工作由黄庆云负责,后由曾昭学(曾志)负责。
中共衡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之后,以其主要力量着重加强了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衡阳早期共产党地方组织得到迅速发展,进入到一个鼎盛时期。1924年以前,衡阳已有三个支部,即省立三师支部、省立三中支部和新民中学支部,共有党员50余人。党的组织主要在城区,党员集中在学界。
此后,党的组织迅速向广大农村扩展。全县东南西北四乡农村都有党的组织,党员由学生、工友、店员逐步扩展到广大农民,并先后在城区和农村新建立了一大批党的支部。至1927年春,城区党支部发展到30个以上。主要有:唐突负责的北门支部;刘澄生、萧远伦负责的布政街支部;颜瑞负责的常公祠支部;邓俊(邓牧良)负责的潇湘街支部;黄振亚负责的南门城隍庙支部;黄钰负责的天马山支部;黄受元负责的魏家牌楼支部;陈燮尧负责的江东岸支部;何玉霞负责的江东街支部;宾利用负责的蒸湘中学支部;曾克家负责的莲湖高小支部;汪用象负责的船山书院支部;吴先瑞负责的总工会支部;夏明震、戴今吾负责的县农协支部;蔡智负责的湘南学联支部;胡光煊负责的成章中学支部;邱海岚负责的建筑工会支部;屈淼澄负责的码头工会支部;刘大谦负责的草桥街支部以及原在省立三师、三女师、三中等校建立的党组织。三师此时已成立了特别支部,居城区各支部之首。
在农村,湘南区委和衡阳地方执委先后向四乡派遣20多个特派员,负责发展农村党的组织和广泛筹建农民协会,以推动农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1926年初,执委派遣萧觉先、戴今吾等人到北乡神皇山等地发展党的组织,采取走亲访友和茶楼酒肆闲谈等方式,宣传革命道理,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还编了一首《农民苦》的歌谣:“农民苦,农民苦,打了粮食交地主;年年忙,月月忙,田里场里仓里光”。借以激发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使一大批青年农民走上了革命道路。不久,他们便发展戴友生、宾少兰、戴春林、戴发汉(后自首)、祝义生等12人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建立了衡阳农村第一个党的支部——中共神皇山支部,戴今吾担任支部书记。后不久,支部党员发展到25人。4月中旬,妙溪、月山等地党支部相继成立。随后,又有石狮坳、蹬子岭、江柏堰、麻尚前等地建立起党的支部。整个集兵滩一带先后共建立17个支部,中共党员发展到200多人,成为衡阳农村党组织发展最快最多的地方。
在西乡,衡阳地方执委派遣黄志高去云山乡,陶慕衡(后叛变,1951年枪决)到石头桥一带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不久,渣江、界牌、银溪桥、金溪庙、洪罗庙、演陂桥、金兰寺、西渡、台源寺、板桥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支部。
1926年10月,衡阳地方执委派刘东轩(化名金雨农)在南乡车江一带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农民运动。11月成立了车江特委,刘东轩任书记,李亚白、何步云等为委员。在特委领导下,建立了中共谢光桥支部,发展中共党员23人。1927年初,又在铁公铺、长岭及新塘埠等地发展三个支部,有中共党员16人。此外,泉溪寺、竹霞寺、七宝镇等地也建立了支部。
在东乡还建有廖田支部、蔡实支部、刘十知支部等,不少农村中的先进分子和受党影响觉悟了的青年农民加入了党的组织,为衡阳农民运动的高涨积蓄了力量。至1927年4月底止,仅西北两乡农村?穴今衡阳县境内?雪共有党的农村支部44个,党员1094人。
1927年9月,陈佑魁不再兼任中共衡阳地方执委书记,由水口山调来的何寅修接任执委书记。12月,何寅修受陈佑魁指派到衡阳西乡组建工农游击武装,县委书记即由邓兴铭担任。邓兴铭,湖南溆浦人,时任湘南特委团委书记,化名李笙阶。1928年4月,邓兴铭遭敌逮捕入狱。此后,白色恐怖笼罩衡阳城乡,邓兴铭和何寅修被捕,旋即在狱中自首变节,中共衡阳地方执委遭到严重破坏。随后,省委和湘南区委曾多次派人来衡筹建和恢复衡阳地方执委,均遭破坏,来人惨遭杀害。袁月楚来衡后与衡阳中兴公司砖厂的郭子云取得联系并组建执委,此后不久,即遭破坏。郭子云被捕后自首变节,衡阳地方执委委员袁月楚、周发山等坚贞不屈,于狱中英勇就义。罗义生等四人来衡阳后,秘密组建地方执委未果,不幸被敌破获,旋遭杀害。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衡阳城乡,党的组织和衡阳地方执委机关不能存在,党员暂时无法开展革命活动,衡阳的革命形势转入低潮。
三、 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建立
耒阳南靠广州,北邻衡阳。由于受两地影响,在大革命时期是“湘南各县中党群工作基础最好的地方”。因此,全省最早的两个县级党组织之一——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就诞生在耒阳。
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立以前,耒阳通过在外地求学的知识分子,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在耒阳传播。1921年6月,耒阳的贺恕经毛泽东介绍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湖南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此后,在三师的蒋啸青、刘泰、李汉藩、陈芬、黄龙飞等耒阳人相继在衡阳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此同时,在北京读书的谭衷、伍中豪、邝鉛等也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23年底,耒阳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外地入党的党员已超过10人。这些人通过寒暑假回耒阳的机会,于1921年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团员达60多人。
1924年2月,中共湘区委鉴于在耒阳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于是派遣贺恕及其妻子朱舜华回耒阳筹建党组织。他们到达耒阳后,寄居于贺家祠堂,设法与返乡过节的党员刘泰、陈芬、伍中豪、段子中等取得联系,召开秘密会议。会议决定先后在杜陵书院知识分子和西关南杂店的工人中发展了四名中共党员。4月,贺恕召集10多名中共党员,在耒阳县城考棚巷刘泰家中开会,宣布成立中共耒阳支部,隶属中共湘区委领导。会议选举刘泰任支部书记。
年底,耒阳地方党组织由一个党支部发展到三个党支部,中共党员30余人。由刘泰、陈芬、伍中豪分别担任支部书记。根据中央要有三个基层党支部才能建立县委的规定,1925年2月,经中共湘区委批准,中国共产党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书记刘泰,组织委员陈芬,宣传委员伍中豪,青年委员黄龙飞,妇运委员段风翔。
1926年6月,耒阳地方执委改称中共耒阳县执行委员会,唐自刚任书记,刘泰改任工运部长。至“马日事变”前,全县已建立32个基层党支部,中共党员250多人。
中共耒阳地方执委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主要有:建立城东横街晋公祠秘密活动据点;积极推动地方国共合作;组织开展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掏毁县议会,驱走反动议长李权之;输送共产党员入黄埔军校学习,培养革命军事人才。像伍文生、伍中豪、邝鉛、李天柱等人,后来均成为党和军队中的重要领导骨干。
四、 中共衡山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建立
全省最早的农会组织——衡山岳北农工会建立之后,为衡山建立县级党组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后,衡山人傅恕、向愚等在衡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李维汉、戴述人在衡阳介绍刘爱农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随即派遣刘爱农、戴沥本由衡阳回到衡山,建立党的组织。他们在周玉昆所领导的“青沪惨案湖南雪耻会衡山分会”积极分子中发展了陈祖铭、刘泽南、眭元勋、戴庚入党,于10月建立了中共衡山党小组,刘爱农任党小组长。翌年2月,衡山的中共党员人数已增加到11人。经中共湘区委员会批准,由刘爱农组建了中共衡山支部,后又改称中共衡山县特别支部,刘爱农任支部书记。
1926年1月,共产党员贺尔康受中共湘区委的指派来到衡山开展农运,推进党的活动。贺尔康,湖南湘潭人,毛泽东的学生,曾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即被派来衡山。他随即深入到与湘潭接壤的柴山洲一带做发动宣传工作,向农民宣传要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农民才可能翻身过好日子的革命道理。先后吸收了夏仁和、邹满、文海南、夏兆梅、萧雨成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衡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粟子港支部,夏仁和任支部书记。4月,中共衡山特支还建立了城关支部,书记刘爱农;白果支部,书记赵国城;福田支部,书记眭元勋,有中共党员30多人。至5月,又先后有油麻田、大桥湾、铁炉坪、新屯?穴今新塘?雪、大堡等地方党组织相继成立。
9月,向钧受中共湖南区委的派遣,来到衡山开展建立县执委的准备工作。向钧,湖南平江人。1921年在长沙岳云中学读书时,经表姐杨开慧的介绍认识了毛泽东,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向均一到衡山,深入各地,走访党员,调查了解各个党支部的情况,经过细致的组织工作,于9月下旬便在县农民协会所在地——县城武官巷子召开了有40多人参加的党代表会议,正式成立了中共衡山地方执行委员会。执委机关的代号为“冯迪”?穴衡地二字谐音?雪,机关设县城康王庙,直属中共湖南区委领导。由向钧、刘爱农、周树屏、贺尔康、曾宪华组成执委会,向钧任执委书记,下设组织、宣传等工作部门和农民、职工、妇女、学生等运动委员会。此后,中共湘区委和中共湘南执委多次派人到衡山指导帮助衡山地执委的工作,帮助推动青年团、女界联合会、总工会等进步革命团体的建立和党的建设工作。至“马日事变”前,全县基层支部发展到52个,有中共党员1200多人。
五、 其他各县区委及基层党组织的建立
中共湘南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之后,根据中共湘区委的指示,积极在湘南各地发展党员,筹建党的组织,开展工农革命运动。湘南地方执委先后从在执委任职的党员和在外地求学时已经入党并且回到了各地的骨干中,选派了一大批党员分赴郴县、宜章、永兴、江华、祁阳、衡山、常宁等湘南各县筹建党的组织,使湘南地区的党组织逐步由城镇向广大的农村发展,党的活动由学校、厂矿、店铺向村镇扩展,党员发展由学生、工人、店员向农民发展。衡阳各地党组织具体建立时间是:耒阳由刘泰在1924年4月建立支部,1925年2月建立县委;衡山由刘爱农于1925年建立党小组,1926年2月建立党的特别支部,之后又建立衡山县地方执委;常宁由李佳竹于1926年7月建立中共常宁特别支部,水口山由蒋先云于1926年8月建立特别支部,后建立中共水口山地方执委。祁阳由雷晋乾于1926年1月建立中共祁阳县特别支部。
衡阳县在湘南地区乃至全省都是党组织建立最早、发展党员最多、党的活动和影响最为广泛的县份之一。同时,湘南地方执委和衡阳地方执委还先后派遣贺恕、刘泰、李文香、胡世俭、陈芬、夏明震、何钧、韦汉、李一鼎等分赴耒阳、宜章、郴县、衡山、江华、永兴等县筹备建立湘南其余各县党的组织,其中耒阳、宜章、郴县建立了党的地方执行委员会。这是全省最早成立的一批县委。
在常宁,受中共湖南区委派遣,以省农运特派员身份先后回到家乡开展农民运动的李佳竹和李成溪,于1926年7月发展肖震球、詹少云入党后,在县城考棚成立了中共常宁县特别支部,李佳竹任支部书记,不设支部委员。8月,中共湖南区委又派共产党员李敏述以省农运特派员身份来常宁帮助工作。11月,成立常宁县特别支部委员会,李佳竹、李成溪、李敏述、周绍显先后任支部书记。肖震球为组织委员,负责农运,吴谦任宣传委员,詹少云为工运委员、詹行烈任青运委员。1927年3月,常宁县特支改为中共常宁地方执行委员会,由沈银波任执委书记,党员发展到25人。
在祁阳?穴是时祁东还未从祁阳析出?雪,从广州农讲所结业被中共湖南区委派遣回到家乡的雷晋乾,在组织发动农民运动的同时,相继发展了段文元、廖康国、王镇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1926年1月在祁阳第一高等小学建立了中共祁阳县特别支部,代号为“雷希扬”,隶属湖南区委领导。雷晋乾、王一分?穴即王首道?雪、李镇球先后任特支书记,党员发展到26人。
在水口山,由于反动当局对工人运动的镇压,初创时期的党组织遭到破坏。直至1926年8月,随着工农运动的兴起和北伐军胜利进军湖南,中共湖南区委和省总工会派陈章甫、刘汉之会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宣传员涂国钦到达水口山,开展工农运动。8月24日,已任北伐军团长的蒋先云等人也回到水口山,挖出了当年敌人破坏工人俱乐部时埋藏在老松树下的党员和工人骨干名单,把这些党员组织起来,重新成立了中共水口山特别支部,书记黎海云。1927年3月,经中共湖南区委批准,成立中共水口山地方执行委员会,刘汉之、何寅修先后任执委书记。“马日事变”前,发展党员近200人,建立了九个支部。
这—时期,中共衡阳地方组织发展到五个县级地方执行委员会,下辖200多个党支部,3000多名中共党员。